滨江海创基地重点引进国千、省千专家创业企业,以及5050计划入选企业入驻。 摄影 徐青青
杭州未来科技城,是中组部、国资委确定的全国4个未来科技城之一。 照片由管委会提供
三天前,蔡泽源把一手创办的意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从香港搬到了高新区(滨江)海创基地。
64岁的他,既自豪于自己这把年纪还出来创业,又认为把公司搬到杭州,是一个明智之举。“我跑过很多城市,选择杭州,是因为这座城市这几年的信息经济发展。这里的互联网市场很大,互联网人才也多”。
和蔡泽源一样,选择把创业梦想安放到杭州的人,还有很多。今年上半年,在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,杭州以11.21%的人才净流入率,排名全国第一。
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这样点赞杭州:杭州是创新创业高地,杭州的创新创业为全国作出了表率。
吸引和留住人才,杭州有什么“爆款”政策?今天挑两个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的地方,跟大家讲一讲。
高新区(滨江)
不是海归也能纳入“5050计划”
创业资助最高能拿1500万元
近日,免费送白菜网址8-88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2017年免费送白菜网址8-88省“千人计划”入围人选。201名人才里,滨江有9名。这9个人,将拿到滨江送出的一系列大礼包,其中包括280万元的奖励。
在招引和留住人才这件事上,滨江向来很重视。滨江区委书记詹敏说,滨江未来的发展潜力,不在于“盖了多少房子”,而在于“集聚了多少脑子”;要把人才作为最宝贵资源,通过“人才多多”实现“技术棒棒”。
五年前,滨江启动首个“5050计划”,计划“5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名,年收入超千万元的留学人员企业达到50家”。今年1-9月,滨江共引进人才21999人,新增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11人。
目前,被这个政策吸引到滨江来的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,早已突破50关卡,达到78人。
去年初,滨江把这个很受欢迎的人才政策做了修订突破:不再限制人才海外背景,没有留学深造过的国内高材生,也可以纳入资助范围;“有能力”比“有学历”更重要,有经验者会成为重点资助对象。
政策举例
1. 不限制海外学历背景,国内博士创业也纳入资助范围;海归人才学历标准放宽至本科及以上;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专家学者,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经历或创业经历的,也将作为重点资助对象。
2. 强化对人才条件及创业成果进行认定,如通过对人才认定,给予20万-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、办公场所全额租金补贴、最高1000万元研发创新补助,以及最高500万元贷款贴息等创业资助。
3. 鼓励融资,对企业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,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;鼓励成才,对“5050计划”引进人才新入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或“万人计划”、免费送白菜网址8-88省“千人计划”、杭州市“521计划”的,分别给予企业500万元、200万元、1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;鼓励评优,对企业参加具有国际、国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,经认定,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。
4. 为人才提供“一站式”免费代办服务,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,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在滨江区购房的,给予最高60万安家补贴,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、就医看病问题、居留落户问题。
专家解读
高新区(滨江)党委组织部副部长、人才办主任胡也静:
放宽引才标准,有两个方面的考虑。
一是近年来,国内人才的个人能力有很大提升,技术水平和海外人才有得一拼。
二是在和滨江各个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发现,像清华、交大、浙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毕业出来创业的人才,都有很强的创业能力,很多企业都办得很成功。
我们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况,就是从国内大企业出来二次创业的人,他们没有留学经验,但是团队的技术水平、创业经验都很好。他们本身也非常希望能够被纳入“5050计划”。
去年的政策调整,我们把资助的最高金额从50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,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提升。这项资助,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研发上,这和滨江着重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相吻合。
人才政策是招引企业的一块敲门砖,很直白地讲,资助金额的额度是最直接的一个吸引力。
而要让人才在滨江安心创业,就得做好保姆式的服务。配套解决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,除了让人才安心,也是全力提升滨江公办教育水平的举措。我们的目标,是滨江的每所学校都是优质学校,学生去任何一所,都能享受最好的教育。
为了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,我们还在打造“阳光家园”服务。也就是说,人才来到滨江创业,父母年纪大的,可以送到阳光家园来,我们替你照顾,且不受户籍限制,直接纳入滨江养老体系。
如果说“5050计划”原来是滨江的一个人才引进计划,那么现在,它已经成为滨江人才工作的一张金名片。
好的人才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,它应该是随着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。接下来,“5050计划”肯定还会有更多创新性的调整。
杭州未来科技城
人才和引荐人才都有奖励
应届毕业生也有安家补贴
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斜对面,有一片被蓝色玻璃幕墙包裹的建筑群,就是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。
六年前,这里被马云称作“梦想中创业的地方”,现在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我负责阳光雨露,你负责茁壮成长。”这句话,在未来科技城的每一本宣传册上都能看到。对待人才,他们有三个“第一”:第一目标、第一资源、第一动力。还有三个“优先”:人才资源优先开发、人才政策优先完善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。
本周二,余杭区人才新政与操作实务解读会在未来科技城举行,抛出余杭“人才新政10条”(适用于未来科技城)的同时,也公布了未来科技城的人才集聚数据。
截至9月底,未来科技城累计注册科技型企业9000多家,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570多名,其中“国千”118名、“省千”145名。
吸引这么多人才来这里追梦、造梦、圆梦,未来科技城的人才政策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?
政策举例
1. 通过园区自主申报成功的“国千”人才,可享受国家、省、市、区400万元的奖励和区级配套的300万元安家费;“省千”人才可享受省、市、区280万元的奖励和80万元的安家费或购房补贴;杭州市“521”人才,可享受市、区130万元的奖励和60万元安家费或购房补贴。
2. 引荐的人才在园区自主申报成功“国千”“省千”,或引进外省“国千”人才到园区创业的,给予推荐单位(个人)50万/20万/20万元的奖励。
3. 海归人才还有租房补贴,分四档:“国千”“省千”、杭州市“521”能分别拿到150方、120方的三年免租金和3200元/月的租赁补贴。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归人才,给予60方三年免租金政策,如获得海外硕士学位,且在海外工作连续三年以上或获得海外博士学位,且在海外工作连续两年以上的创新创业人才。
4. 符合条件的应届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,按每人最高4万元标准发放生活安家补贴;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,按每人5万元标准发放生活安家补贴;应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,按每人6万元标准发放生活安家补贴。
专家解读
浙大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、市决咨委委员陈建军:
人才和城市是一个互动的关系。
城市是一个提供人才发展的平台。城市的发展水平越高,人才的凝聚力就越强。人才是流动的,哪座城市有吸引力,自然就偏爱哪座城市。所以,城市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居住环境、创业和成长环境,吸引和留住人才。
过去,大家都说“招商引资”,现在大家谈得更多的,已经是“招才引智”了。
杭州未来科技城,一直是杭州的人才集聚高地。人工智能小镇、之江实验室,都在这里。
未来科技城的这个人才政策,可以说非常健康。
随着众多企业的入驻,经济发展了,地价也随着上涨。这样一来,人才的居住成本就会跟着提高,在一定程度上,会对人才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抵消市场带来的这个负面影响,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平衡。未来科技城人才政策的住房补助项目,就是很好的举措,对吸引和留住人才,有很大吸引力。
另外,我觉得未来科技城给应届毕业生发出的生活安家补贴大礼包,非常好。“人才”这个概念不是固定的,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。就拿应届毕业生来说,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可能还远远不及高尖人才,但他们是一座城市的希望,是未来高端人才的储备军。
杭州人才新政将"接续升级":国际人才大会将于11月举行
日前,记者从杭州市委组织部、市人力社保局召开的“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”主题宣传媒体恳谈会上获悉,截至目前,全市人才总量221万人,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.5万人,其中“国千”专家341名、“省千”专家506名,自主申报入选“国千”专家121名、居副省级城市前列。
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吸引人才的关键,是杭州出台的一系列措施,招引人才、服务人才。2015年,杭州出台“人才新政27条”;2016年出台人才“若干意见22条”;2017年,启动应届高学历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……并实施“人才分类认定办法”,通过评定ABCDE五类人才,让人才可以“对号入座”享受政策。目前杭州已分类认定人才2553名,给予各类资助6.07亿元。
此外,从今年5月31日开始启动的应届高学历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,也让毕业生们纷纷为杭州点赞。截至10月26日,已累计发放补贴2.1536亿元,惠及硕士以上毕业生10620人,接收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同比增长29.93%。
据了解,接下来杭州还将研究制定人才新政“接续升级版”,“升级版”会更加突出本土人才培养,做大杭州人才队伍基本盘,不断完善人才发展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政策体系。比如,调整完善人才分类目录,更加注重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,将企业紧缺急需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纳入目录,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等领域人才,完善金融人才分类目录体系等。
“后峰会、前亚运”时期,杭州在培育壮大本土人才的同时,持续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。杭州坚持市场化、国际化融合发展,全面提升杭州市人才国际化水平。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推出杭州人才国际化《实施意见》,提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引进机制、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等7个方面的具体意见。
在重点项目推进落地方面,杭州坚持有效市场、有为政府有机统一,切实推进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工程,有力推动人才强市建设。针对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结构短缺、高端科研教育平台较少的短板,启动实施了“名校名院名所”“三名”建设工程,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对接联系,研究起草推进“三名”工程建设有关政策,与德国、乌克兰、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交流对接,大力拓宽招引渠道。
为了给人才营造更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,杭州也力争在今后5年新增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、扩大国际医疗费用结算体系覆盖面、实现城区国际社区全覆盖等,让人才在这座城市工作得安心、生活得舒心。比如高新区(滨江)选择外籍人士集聚程度高的东信社区作为国际化社区试点。
今年以来,杭州以高新区(滨江)、未来科技城(海创园)等国家级人才基地为龙头,做好城西科创大走廊、城东智造大走廊、钱塘江金融港湾等重大平台的人才服务,以人才为中心整合各类创新资源,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信息链融合,形成了平台聚人才、人才促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记者了解到,杭州目前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、国家级孵化器30家,留学人员创业园11个,各类特色小镇83个,一大批类型多样、功能完善的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。
下个月,杭州即将召开“2017免费送白菜网址8-88·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”、“创客天下·2017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”。据了解,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将于11月7日-10日举行,将新推出“创新与未来产业”杭州论坛、外籍(非华裔)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洽谈等一系列活动。届时,天下精英将齐聚杭城,碰撞出创新创业的火花。